![](/__local/B/50/4C/FC2DA8EC8180505C75C4D4EC2B7_237C0900_2A65.jpg?e=.jpg)
西周時期的高科技代表
非青銅器莫屬
它不僅折射著一個王國的璀璨
更反映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
![](/__local/2/88/B8/896C680E5DCCE50985631A9A3B6_F825BBEA_B335.jpg?e=.jpg)
青銅器在古代中國社會
有重要地位和影響
中國青銅文化被認為是
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從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
青銅器的發展經歷了數千年歷程
在制作工藝、器型和裝飾等方面
也經歷了不斷的變化和創新
![](/__local/B/F0/A9/7AB198C7FE24CDFC62C6F4FA015_D15A1267_10913.jpg?e=.jpg)
西周時期的鑄銅技術
只掌握在小部分王室工匠手里
能使用青銅器的也絕非一般人
當時的農業生產用具
甚至大興土木所使用的工具
幾乎都是骨器、石器
絕對舍不得用青銅器
![](/__local/1/B4/DC/D26D246F4CB16C40D87F00C22B3_8B85D562_CDB58.png?e=.png)
在寧夏固原市彭陽縣
新集鄉姚河村北部
坐落著西周時期最西北的諸侯國
“獲國”的遺址
也叫姚河塬遺址
遺址發掘出土的
約3000年前的鑄銅作坊
讓考古人員十分驚喜
從取土坑、渠池、儲泥坑、烘范窯
到模范、熔爐、坩堝、刻刀、礫石
大量鑄銅遺跡、遺物
串聯起“獲國”完整的鑄銅產業鏈
![](/__local/B/85/4D/6B69B5710AC3559458D5F151930_E89E2053_27B4C.jpg?e=.jpg)
據姚河塬考古隊領隊馬強介紹
全國已確認的西周時期鑄銅作坊遺址
不超過10處
保存得如此完好的
更是難得
![](/__local/C/13/B4/208A59636D37F6CFDA3F3A1A61B_9DB0CC71_2911E.jpg?e=.jpg)
考古人員經過分析研究
發現“獲國”青銅器采用“范鑄法”
即先用陶土制作模具和范具
再在外范和內芯間澆鑄銅液
銅液也經過特殊配比
要在銅礦中加入錫、鉛等金屬
以增強硬度和耐腐蝕性、降低熔點
流動的金屬液體快速冷卻凝固
此時打碎外范、內芯
取出器物
再經由礫石仔細打磨
就得到一件璀璨的“吉金”
![](/__local/2/0C/D7/3F1C3FF04593E16324731B150AC_998483C1_C279.jpg?e=.jpg)
剛鑄造出的青銅器是金色
古人稱之為“金”或“吉金”
熠熠生輝,放在王宮璀璨耀眼
在歲月長河中
“吉金”氧化銹蝕,染上銅綠
才成為我們所熟知的青銅
![](/__local/2/05/8E/E9BDDF37C4369FAA186EDE8FC95_6E966F60_139572.png?e=.png)
西周時期的手工業
遠不止鑄銅
“獲國”出土了哪些“寶貝”?
下期一起揭曉
![](/__local/0/A1/8F/5FADB8983DA25E55A3B2ACC332B_F2B794F4_109FD.jpg?e=.jpg)
??策劃:劉紫凌
??監制:張宋紅
??記者:馬思嘉、馮開華
??剪輯、海報制作:楊植森
??新華社寧夏分社塞上工作室制作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
??鳴謝:姚河塬考古隊
(責任編輯:蔡文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