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太行山深處的盂縣梁家寨鄉,有一處名叫大汖的古老而隱匿的村落。
山勢凌厲、峰巒險峻的太行山護衛在山村的周圍,而蜷縮在它懷抱中的大汖村是那樣的安詳古樸,又是那樣的深藏不露。
走過歲月的罅隙,這里仍然保留著原始的農耕風貌,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因為大山的阻隔,大汖至今還保留著與我們漸行漸遠的古樸與寧靜。
在很久以前,村子西邊的山崖上,有三道瀑布依山而下。村民們把這三道瀑布稱為“三汖”,上山下水,“汖”字由此而來。村子位居最大瀑布之地,故名“大汖”。
進入村口,登上一個平臺,豁然開朗,整個巨石上,房舍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所有的房舍只用石頭和黏土砌蓋在一塊巨大的石坡上,由下而上修建有50多座古老小院落,高達13層。一個個小院落錯落有致卻又相依相偎,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被譽為“深山里的布達拉宮”。
大汖村的民居主要有平房、窯洞、樓房三種,兼具徽派民居和南方吊腳樓風格。整體以木為支架,墻體由石頭和黃黏土筑成,頂鋪青瓦,前檐多為雕工精美的木質門戶。
走進懸掛在山坡上的大汖村,四通八達的小巷全部用石板或石頭鋪成,與周邊環境渾然一體,連接著每個院落,自然的布局,依勢鑿出來的小道,息息相通,戶戶相連,“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滿坡雜樹吐青放翠。
大汖村是盂縣現存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據當地文物部門調查,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大汖村奇特的“立體交融式”建筑形式吸引著全國各地不少人遠道而來。
“在我們畫家眼里,它就是一幅天然的美術畫圖。來了以后都不用構圖,就直接取景作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張樹立多次到大汖寫生,“畫不夠眼前的美景”。
村民韓雙牛今年89歲,老伴87歲,三個閨女都在縣城,多次要求老兩口搬出村莊未果。山里的日子雖然平淡,老人們卻都已經習慣了清凈的生活。這里是養育了他們一輩子的土地,他們的根就在這里,心中的鄉愁也縈繞在這青山之間。
18歲時,韓二妮從鄰村嫁到大汖村,今年已經81歲。幾十年的歲月如風劃過,在老人心中,城市里的高樓大廈,遠不如小村的安靜祥和。門前的菜園里,澆水、施肥,時間在指甲縫里溜走,恬淡而快樂。
紀錄片《大汖》在央視播出,隨著旅游業的開發,村里多了許多新鮮面孔。看著村子又熱鬧起來,老人們也都很高興。一旁的千年古槐枝繁葉茂、樹影婆娑,煥發著勃勃生機。
大汖村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們拿出家里種的糧食、土特產品進行售賣,有的村民還在自家院子里開起了農家樂,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早飯剛過,村民霍保鳳開始了農家樂的忙碌。“游客們比較喜歡農家菜,紅高粱面灌腸、炸花椒葉子。”游客眼中,本地山貨做出的土飯,是一種別具一格的獨特風味。
2017年的時候,大汖古村落進行了全面的旅游開發建設,歷時兩年修建了供游客參觀的兩處觀景平臺,包括云頂客棧,還修建了1.5公里的景觀步道,以及景區的商業街。
大汖古村景區負責人崔慧說,如何讓千年古村“守住根、留住人、煥新生”,是各級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近年來,梁家寨鄉通過修繕保護傳統建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聯合當地企業打造旅游景區等舉措,為大汖古村的發展尋找新的希望。
盂縣梁家寨鄉鄉長郭倩娜告訴記者:“我們秉承政府、企業、社會聯合的形式,多方關注、多措并舉。下一步,政府將繼續不遺余力按照古村發展規劃,提煉挖掘古村文化,創新旅游載體,實現古村落保護和持續發展的雙贏。”
留住鄉愁守住根,千年古村重獲新生。
本報記者白雪峰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