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位鱗次櫛比,非遺好物讓人目不暇接;步伐靈動矯健,舞龍、背冰等民俗表演引得觀眾陣陣喝彩;稷山麻花、聞喜煮餅等特色美食香氣四溢,游客排起長隊……新春的河東大地,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和熱鬧。各地拿出“看家本領”,圍繞河東民俗、傳統非遺推出的系列迎新主題活動讓年味愈發醇厚。
大年初三,在運城博物館非遺市集上,一場別具特色的非遺展示體驗活動火熱開展。螺鈿漆器、掐絲琺瑯、木版年畫、銅雕技藝等傳統手工藝人現場展示技藝,讓游客零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這些手工藝品不僅精美絕倫,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成了游客們帶回家的最佳紀念品。
非遺市集還設立了潮玩體驗區。在省級非遺絳州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吳百鎖的指導下,游客們拿起工具認真地制作,臉上滿是新奇與專注。一張張宣紙在按壓下,變成了一幅幅精致的年畫;一管管釉料,在省級非遺掐絲琺瑯代表性傳承人馬金瑞的手中,拼成一個個精美的圖案……現場多彩的非遺體驗,讓游客們大開眼界。“逛一圈下來,忍不住要買幾件,這一趟非遺之旅太難忘了,收藏了好幾件非遺作品。”游客董慧研開心地說。
如果說,運城博物館非遺市集的年味清雅可人,那運城鹽湖景區非遺表演的年味就是熱辣滾燙。
夜幕降臨,鹽湖變得深沉而靜謐,隨著一聲激昂的鑼鼓響起,打鐵花表演正式拉開帷幕。8個巨大的火爐將鐵水燒得通紅,藝人手持花棒,精準有力地將鐵水擊向高空,瞬間,朵朵金花在夜空中綻放,如繁星墜落,似金龍狂舞,金色的光芒與蕩漾的湖水相互交融,繪成一幅流動的金箔畫卷。
而不遠處,無敵風火輪飛速旋轉,熾熱焰火映紅了游人的笑臉;水上飛人結合火壺表演,舞出了“鳳凰浴火涅槃”的視覺盛宴;煙花瀑布從高處奔涌而下,仿佛將整個銀河都搬到了人間……
現場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孩子們興奮地跳著,大人們也驚嘆于眼前的景象。相機的快門聲此起彼伏,大家都想把這絢麗的畫面永遠珍藏。
隨著最后一簇打鐵花在夜空中消散,火壺表演者穩穩收勢,這場融合了打鐵花、火壺等非遺表演的盛宴緩緩落下帷幕。可觀眾們卻依舊沉浸其中,久久不愿離去。從山東來運城過年的游客陳長龍瀏覽著手機中的照片,意猶未盡地說:“這兩天的表演太精彩了,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各種民俗表演和非遺展出在春節期間密集上演,不僅有了濃濃年味,也讓我這個外地人實實在在領略到了運城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報記者周明飛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