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錨定打造全省綠色能源產業基地的目標,搶抓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戰略機遇,新能源產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走在了全省前列。去年,全市電力總裝機1800.19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達到1055.19萬千瓦、占比達到58.62%,新能源裝機量全省第一、占比全省第二。
一是提升傳統能源先進產能占比。全市共有煤礦66座,總產能16070萬噸/年,平均單井規模提升到243萬噸/年,其中44座安全高效礦井、23座一級標準化礦井,先進產能占總產能比重84.4%,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累計建成71處(地方34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及上榆泉煤礦、陽坡泉煤礦、神華保德煤礦、神達晉保煤礦4座智能化礦井。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提前謀劃布局,相繼出臺了《忻州市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打造重要綠色能源基地實施意見》《忻州市“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規劃》《忻州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2023年行動計劃》《關于加快風電光伏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按照“一體兩翼兩化改革”的總體思路,以保障能源供給安全和促進清潔低碳為主體,以深化能源開放合作和帶動關聯產業技術革命為兩翼,大力推進能源消費方式綠色化和能源體制機制高效化變革,為全市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和政策支撐。
三是構建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新格局。忻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與保定等地共建綠色能源經濟廊道事項,與保定市建立橫向聯絡推進機制,探討合作定位與發展模式,共同委托國家權威機構編制完善《保忻綠色能源產業科創走廊戰略規劃》,繪制“資源圖、產業圖、經濟圖”,在綜合能源、裝備制造、特色材料、科技創新、園區共建、文旅合作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2023年12月,房保忻太綠色能源經濟廊道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河北保定召開,參會四方簽署了《建設綠色能源經濟廊道合作備忘錄》。
四是創新機制保障項目提質提速。成立了忻州市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工作專班和忻州市分布式能源發展工作專班,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每10天調度一次未開工項目前期手續辦理情況,每月調度一次項目建設進度和投資任務完成情況,促進新能源項目建設持續提速。2023年,全市新能源項目已開(復)工44個,完成投資108.04億元,已獲得新能源建設指標項目25個共187萬千瓦,其中支持靈活性改造項目4個共41萬千瓦、“煤電+風光+儲能”一體化項目1個共10萬千瓦、分布式可再生項目8個共16萬千瓦、保障性并網項目12個共120萬千瓦。(市改革辦)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