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協助特殊游客從無障礙通道進入景區。 本報記者 張存良攝
本報訊 (記者魏鵬飛)近日,隨著中國首款3A級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火爆“出圈”,“跟著悟空游山西”成為熱門話題,游戲內的取景地之一——五臺山風景名勝區也成為人們熱選的焦點。網友們紛紛行動起來,計劃或是已經奔赴在前往五臺山打卡的路上。8月22日,記者來到五臺山游客服務中心,見到一大早等待購票、檢票的游客已經排成了一條“長龍”。
“小孩子怎么購票?”“沒有帶身份證怎么進去?”“我年紀大了,不會網上預約,可以現場購票嗎?”在五臺山游客服務中心,導游陳龍不斷回答著游客的咨詢,盡管身形瘦小,但掛在身上的工作牌讓她在人群中分外顯眼。
“我們忙點累點不算什么,就是想讓游客看到景區的美景,感受到我們五臺人的熱情,自己也是在為家鄉盡一份力。”陳龍的回答樸實而真誠。
五臺山游客服務中心是五臺山規模最大的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是游客進入景區的主要通道,也是展示五臺山旅游形象的第一道風景線、體現景區旅游服務水平的第一窗口,更是景區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的第一張名片。
一直以來,五臺山游客服務中心始終堅持游客至上的服務理念,聚焦旅游標準化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各崗位職工的業務能力培訓,全力打造優質窗口服務,持續推動游客接待服務品質優化提升。
據了解,游客服務中心全天24小時開放,不論游客什么時間來到五臺山南線入山口,都可滿足其購票、檢票、通行、休息等各類需要。這也意味著,游客服務中心工作任務重、強度大、時間長,員工一天工作12個小時是常態。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要接兩三百個電話,從門票購買、車輛預約、景區寺廟開放時間等咨詢到各類情況反映,游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接聽電話,堅持“快接、快處”工作機制,確保游客訴求能夠及時有效處置和辦理。
“我們始終秉持為游客服務、讓游客滿意的工作理念,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認真履職盡責,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服務質量監督評價制等工作制度,全心全意服務好每一位來山游客,為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效能發揮積極作用。”游客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楊曉棟說。
去年9月,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組建了五臺山志愿者服務隊伍,他們穿著愛心紅馬甲站在旅游接待一線,為游客提供路線指引、秩序維護、信息咨詢、困難幫扶、投訴協助等服務。此外,景區還在志愿服務工作站點配備了座椅、手機充電設備、醫藥箱、飲用水、雨傘、輪椅、游覽圖冊等相應設施和用品,努力為游客營造舒適安全的旅游環境。
“在彎曲的山路上,經常看到民警巡邏,景區入口處的路口,一直有值守民警指揮交通……這樣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保障、暖心服務,讓大伙心里踏實感動!”從東北遠道而來的游客趙旻豎起大拇指贊嘆道。
交通順暢,歷來被游客寄予厚望。對于五臺山風景名勝區來說,面積大、常住人口多、旅游旺季集中,想要交通體驗好可以說是一道“既要、又要、還要”的難題。既要以路為線,串聯五臺山名勝古跡、青山綠水,又要暢通無阻、方便快捷,還要省時省力、安全輕松。更重要的是,每一條路每一道橋的架設,都必須符合世界遺產保護的相關規定。為此,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堅持加強道路和停車場建設、優化交通組織管理“兩手抓”。
在道路建設方面,扎實推進高速口至游客中心、山咀至下莊、清水河東路三條旅游環線公路和石咀至高速口旅游專用通道改造、東線旅游公路、337國道改線、雄忻高鐵五臺站站前廣場以及道路周邊環境治理等重點工程,打造從忻阜高速路出口、雄忻高鐵五臺站站前廣場到游客服務中心、再到核心景區的出入山快速通道。同時,加快改造提升現有停車場、規劃建設立體停車場,進一步解決好群眾停車難的問題。
在優化交通組織管理方面,五臺山風景名勝區以方便游客和群眾換乘接駁為核心,進一步優化公交路線、站點及附屬設施設置,完善銜接有序、運行順暢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實現公交最優、公交最快目標,同步全面規范旅游大巴進出、停放秩序及上客、落客范圍。此外,逐步減少外來車輛預約入山數量,常態化實行外來車輛預約入山制度,最大限度引導其停放在游客服務中心以外。
來自西安的自駕游客郭輝對記者說:“我們前天晚上就預約登記了入山車輛信息。景區的網上預約系統很方便,今天一早來了景區,發現到處都可以看見告知怎么入山的提示牌,實在不懂的還可以問現場工作人員。”
“這是我第四次來五臺山了,整體感覺景區的道路交通確實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從道路引導信息的細化到入山道路的拓寬,和之前比有了很多細節上的變化。希望以后會越來越好。”從江蘇宿遷趕來的景女士說。
據了解,目前,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已經制定實施“兩環四聯五循環”綜合交通體系,按照計劃,到2025年,規劃對外打通東出口、內部形成循環路、停車需求得到基本滿足、交通組織趨于完善,引導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綠色交通為補充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解決景區內外交通擁堵問題,形成“快進慢游深體驗”的旅游交通網格局。到2035年,規劃區域形成內暢外聯、功能完善的“兩環四聯五循環”公路網主骨架布局,形成公交優先、游客至上、綠色智慧的景區內外公共交通網格,實現景區交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