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高新區東區科技園日昌晶新材料(山西)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伴隨著機器隆隆作響,藍寶石晶體在2050℃的長晶爐內“生長”。“技術改造,單次采購成本降低20%至25%,單位產品的用電能耗降低38.89%,藍寶石晶體的生長周期縮短了5天。”11月17日,日昌晶新材料(山西)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華鋒對記者說,短短兩年,企業的成長一路高歌。
從項目簽約、落地到開工建設僅用時36天。項目的成功落地和運營,離不開陽泉高新區積極探索并構建的一套精簡、專業、高效的“管運分離”機制。近年來,陽泉高新區通過有序推進政企分開、管運分離,集成“管委會+平臺公司”市場化運營模式,為全面賦能高新區改革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定位重構
管委會由“大家長”轉向“大服務”
改革前,管委會被賦予更多行政職能,“大家長”角色濃厚。
建立職能統一、高效精干的大部門體制、扁平化結構,管委會下屬機構不要求與市級機關對口設置,整合歸并政府職能相近的部門合署辦公,減少管理層次,部門職能盡可能綜合化,達到高效運轉目的。
“以前,管委會一個部門管幾大塊工作,不同類別工作混在一起,效率不高。”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變管理為服務,干部角色轉換,“指揮棒”作用十分關鍵。
個性化定制考核指標,為部門量身定制動態調整“健康方案”,強化結果差異化兌現,出臺配套薪酬管理辦法,制定“以業績定成績、以成績定等級、以等級定薪酬”為導向的考核結果兌現體系。科學設置績效崗位和輔助崗位,聚焦主責主業建立“崗位周轉池”制度,保障重點工作順利推進。制定《績效崗位薪酬管理辦法》《干部職工崗位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實施辦法》《績效崗位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
立足督考結合,從“1234”績效管理體系到“六雙”模式,再到“三點三制”工作機制,優化績效管理格局,確保考核工作立體、準確、實際,充分發揮考核“知事識人”重要作用,推動全區煥發新生機。在全省開發區考核中,陽泉高新區名次逐年提升。其中,2021年排名第五、2022年排名第四、2023年排名第三,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去年以來,以“變革型組織”理念為導向,及時優化體制機制與人崗匹配,確保運行機制順暢,讓謀發展、尚實干、敢擔當成為鮮明導向,以“硬指標、硬任務、硬要求”破解發展落實難題,實現風險與機遇對等、待遇與責任匹配。劃小基礎單元,進一步理順部門與園區、屬地與園區關系,職責、人員下沉基層,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進發展。
管理重構
平臺公司從“小企業”轉型“大集團”
“管運分離”的核心是開發區的管理職能和公司的運營職能分開,通過精準的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結構提質升級。
改革后,平臺公司作為市場主體,聚焦主業抓運營,發揮市場優勢、配合戰略執行,主要承擔招商引資、資金籌集、項目管理、國有資產經營、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服務等職責。管委會與平臺公司既各司其職發揮專長,又深度融合同頻發力,提升了工作質效。
依托陽泉市開源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高新區多層次運用金融工具撬動市場化融資,增強投融資能力。
依托開創集團,高新區累計打造平臺5930畝,建設標準廠房58萬平方米,建成道路15公里,并不斷完善水電氣暖網基礎設施配套。尊特智能、多氟多、日昌晶、華納芯能、太行世紀、康搏特等企業先后落戶,初步形成了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主導產業集群。
依托數科公司,高新區全力打造“數智新城示范區”。目前,中電陽泉數字經濟產業園、山西智創城7號已累計簽約入駐飛騰信息、航天宏圖、智林信息、泰華智慧等數字經濟企業150余家,信創、大數據、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直播+”等產業初具規模。
依托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區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加速推進傳統泵閥產業“智轉數改”。公司生產的產品遠銷11個國家,其中,58個品種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依托致聯公司,高新區共計引入新經濟、新業態企業18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9.31億元,納稅金額4.06億元。
依托陽泉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高新區運營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積極引進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企業,不斷推動人才服務產品創新和服務開發,打造立足高新、輻射周邊的人力資源服務高地。同時,運營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搭建學校及企業、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并推行“崗位+培養”學徒就業新形式,構建以產業崗位標準為引領、以人才培養為基礎、以技能人才評價為紐帶的“產教評”技能生態,促進技能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除了國企,高新區還與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合作。該公司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為政府、園區和企業提供“研究+咨詢+實施”創新綜合服務及數字化賦能服務。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推動20余個項目與高新區商洽,部分項目已落地,區域涉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多區域。
業務重構
推動改革由“單點突破”向“全面深化”轉型
寒冬時節,陽泉高新區天成換電站內,來來往往的渣土車、攪拌罐車等電動重卡正在充電。今年,陽泉高新區區屬國有企業致聯公司與國電投啟源芯動力合作,全面建成充換電站,目前全市已配套建成5座充換電站,在建3座,電站24小時不間斷運營。
陽泉高新區是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在推進這一工作進程中,致聯公司承擔起試點建設的具體任務,在先期成立陽泉市綠電交通有限公司基礎上,采用電動重卡“車電分離”商業模式,提供綠電交通綜合服務方案,力爭3年時間創新減排技術路徑、建設協同創新管理體系、打造典型性基礎設施、落地重點行業等,推進高新區綠色重載交通示范區建成。
“管委會+公司”模式要想有效運行,公司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邏輯必須通過業務重構來打造核心競爭力。當前,各平臺公司自覺融入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有意識改變靠管委會、靠政策、靠財政資金的業務模式,明確定位和戰略規劃,最大化發掘政府投資價值,在產業招商、園區運營、產業服務各個環節尋找市場化業務增長點,增強發展水平,激發動力活力。
陽泉數科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戰略定位為陽泉市數字城市建設組織平臺和運營主體,主責主業則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助力陽泉數智新城建設。目前,成功中標高新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陽泉城市大腦二期、科技治超、智慧教育等項目,運營中電陽泉數字經濟產業園,已招引落地易華錄、天津飛騰、智林信息、航天宏圖等數字型企業,今年更是深挖數據價值,探索出數據資產化新路徑,實現全省首個交通領域數據資產入表。“公司必須要成為綜合產業平臺,以園區為載體,以服務為抓手,推動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集聚,將業務深度融入產業規劃招商、產業園區運營、產業生態服務等各個價值鏈環節,以產業為核心,成為全產業鏈運營服務商。”數科集團總經理申胤談道。
產業發展離不開資本。今年8月,陽泉高新區設立首只產業投資母基金,總規模達30億元人民幣,同步設立孵化器創投基金、數字經濟基金、新能源新材料基金,精準投放支持重點產業。而這背后是陽泉高新區投資及國有資本運營平臺開源公司推動實施。
近幾年,陽泉高新區按照“基金+產業鏈+核心企業”發展模式,通過開源公司發揮“基金招商政府智庫”的“助手”作用,加強資本要素的聚集與資本經營能力的提升,積極引入優質項目,為高新區產業發展導入新動能。“我們將持續圍繞產業,塑造完善的資本要素市場,實現企業良性循環,打造全市金融集聚區樣板、產業基金和創投基金標桿。”開源公司董事長王曉東說。
眼下,各平臺公司積極強化戰略思維、市場思維,因地制宜完善管理運營模式,摸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改革路徑。唯有真正轉型升級,平臺公司才能成為支撐“管委會+公司”體制機制改革的核心一環,真正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倍增器,體現出與眾不同的戰略價值。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啟新程。陽泉高新區將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持續深化“管運分離”改革,滿弓緊弦、全力以赴,趕考路上、砥礪奮進,深入激活開發區改革內生活力,助力區域經濟跨越發展。
本報記者白雪峰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