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向全黨發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原平市將緊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重大政治任務,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忻州市委部署要求,堅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鑒往知來、審時度勢,堅定“果斷應變、主動求變”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回看原平,曾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上個世紀80年代,濫觴于原平的“搭臺唱戲”唱響全國,原平一個縣的工業利稅超過了忻州地區其他13個縣的總和,從全國各地赴原平的參觀團絡繹不絕,全國、全省在原平召開了近百次現場會。但在隨后的時代浪潮中,原平機會抓得不好,“旗手”地位不保。原平市委深刻認識到,歷史的教訓必須汲取,破解原平困局、做活轉型“棋眼”、下好發展“妙手棋”、實現全面躍升,必須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創造性推出具有“時代味”“原平味”的重大改革舉措,確保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高擎改革大旗、乘勢奮楫篤行、交出高分答卷。
——秣馬厲兵、披堅執銳,夯實“敢于出招、善于應招”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以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政治勇氣,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他對黨員干部抓好改革落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平市委認為,提高能力既是干部成長之道,也是改革成事之基。要把干部工作能力作為改革落實的利器,在改革實踐中學習改革、推進改革。一是把學習作為抓落實的起點,明確“干什么”,提高干部“以學促干”的能力。需要解決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敏感和復雜,改革難度逐步加大、風險不斷增大,不加強學習是不行的。我們通過集中輔導、個人自學、專題研討、分眾化宣講等方式,深刻領會黨中央對改革事業的科學擘畫和省委、忻州市委部署意圖,掀起學習熱潮,凝聚改革共識,把準改革脈搏,開好改革“藥方”。二是把調研作為抓落實的基點,明確“怎么干”,提高干部“以干踐行”的能力。以調研開局,以調研開路,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強調的重要工作方法。我們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求市級領導每年下基層調研不少于兩個月,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深入問題看問題、立足實際抓改革”。我們堅決摒棄慣性思維、路徑依賴,分三批選派優秀干部前往先進地區跟班學習調研,“跳出原平看原平、找準差距抓改革”。三是把作風作為抓落實的支點,明確“如何干好”,提高干部“以行增效”的能力。優良作風是推進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沒有好的作風,改革推不動、走不遠,就會堵在路上。原平市委認為,適應改革落實要求的工作作風,就是保持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的工作態度;秉持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工作方法,就是堅持忠心對黨、真心為民、公心處事的工作操守。我們著力把忻州市委“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的工作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化于做、固化于制,把秉持要求作為遵循、成為自覺、化為習慣、轉為效能。
——重點突破、聚力攻堅,扛起“勇闖新路、力爭上游”的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以重點突破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整體躍升”。原平市委認為,只有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才能以重點帶動全局。當前重中之重,就是以改革促轉型、向改革要動力,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深化能源改革中,大力實施風電、光伏、綠氫、綠醇、微電網、抽水蓄能、共享儲能電站、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交通“油改電”等項目,推動新舊動能有序轉換。在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以開發區獲評國家D級化工園區為契機,提升承載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能力;引進潤金能源科技“吃干榨凈”低階煤,延長煤化工產業鏈;以培育省級專業鎮為抓手,推動百余家煤機制造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搶灘占先新興產業中,全面推進通用機場、低空產業園和低空飛行學院建設,全面激活立體空間資源、提供高效公共服務、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態、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服務和支撐國家戰略腹地建設中,打造成為世界級散裝物流港標桿、恒和源億噸級綠色低碳智能化散裝物流港,對接朔黃鐵路、152處及山東地煉企業打造成品油儲備基地。在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中,打造市域農機平臺,實施“統種共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施分散式家庭污水處理和光伏光熱一體化試點,推進鄉村生活服務設施提質,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大道春風快馬,壯懷好夢宏圖。原平將激發“但到半途須努力”的狀態,拿出“要登絕頂莫辭勞”的勁頭,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忻州篇章貢獻更多原平力量。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