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對話千年晉祠,在山西歷史韻味中“又見平遙”
2024年12月19日 15時56分   頂端新聞

12月17日下午,“萬里山河路”暨第十九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大V采風團一行先后前往太原市晉祠博物館和平遙縣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劇場,通過實地探訪和沉浸式觀演,近距離感受山西的深厚歷史底蘊和璀璨文化魅力。

在當天行程中,頂端新聞記者遇見了古老又新潮的山西,這片土地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傳統與現代如何在這里交相輝映?讓我們一同與千年晉祠展開對話,在山西的歷史韻味中沉浸式體驗《又見平遙》。

跨越1500年前的煙塵,感受記載著三晉歷史的“線裝書”

晉祠,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跨越時代最久遠、保存最為完整的唐宋祠廟式古典園林;是唯一集宋、金、元、明、清古建筑精華為一體的建筑群,被譽為中國古建筑博物館,也是無數史筆詩歌興發之源。下午3點,采風團成員們滿懷期待地踏入了晉祠博物館的大門。

走進晉祠博物館,沿途經過水鏡臺、金人臺、對越坊、獻殿、漁沼飛梁等標志性建筑,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歷史煙塵,感受著古建筑的獨特魅力。

據講解員介紹,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西周武王之子叔虞而建的祠堂。它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發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擴展于明清,是一部記載著三晉歷史的“線裝書”,濃縮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可見晉祠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已具相當規模。

晉祠文化遺存極為豐厚,現存有宋、元、明、清時期的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等古建筑98座,彩塑114尊,鐵質文物19尊,壁畫907.2平方米,楹聯匾額219幅,碑碣石刻444通,館藏文物40982件,古樹名木122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樹29株。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元好問等名人墨客留下了480余首詠頌晉祠的詩詞歌賦。

古代宗祠與造園藝術相結合,研究三晉文化的重要陣地

在一處文化遺產中保存有如此眾多的文物精品,實屬罕見。采風團跟隨講解員的步伐,走進我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前,一同欣賞我國現存唯一的十字型古橋——宋代魚沼飛梁和金代建筑獻殿,這三個建筑也被被譽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

宋代彩塑的杰出代表——侍女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現實生活中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宋代宮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國雕塑史上藝術高超的罕見精品,被譽為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偉大的雕塑藝術作品之一,在中國雕塑史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三千年的周柏、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書的《晉祠之銘并序》碑、武則天親自作序的唐刻80卷華嚴經石刻祖本等均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研究價值。采風團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打卡留念。

山西別稱“三晉”,三晉原為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國的合稱,作為地理名詞指魏趙韓原晉國故地,后演變為山西省的別稱。千百年來,晉祠作為古代宗祠與造園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實例,是研究民族文化、黃河文化,尤其是研究三晉文化的重要陣地。

在參觀過程中,采風團成員們不僅被古人的智慧和精巧的工藝所震撼,還深刻體會到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大家紛紛表示,通過此次社會活動,對三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穿越百年前的平遙古城,90分鐘體驗一場“走著看的演出”

晚上7點,采風團一行來到了《又見平遙》劇場,在黃土高原的壯闊畫卷中,這座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現代創新精神的劇場,巍然矗立于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這一大型情境體驗劇量身定制的劇場,巧妙地將黃土與瓦片融入其設計之中,與歷經兩千年風雨的平遙古城遙相呼應,共同講述著山西這片熱土上悠久的歷史故事與燦爛的文化篇章。

《又見平遙》的演出場地是一座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劇場,以其獨特的黃土和瓦片作為主要設計元素,與兩千年的平遙古城遙相呼應,共同訴說著山西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走進《又見平遙》劇場,觀眾仿佛踏入了一個時空隧道。這里沒有傳統的前廳、入場口、觀眾席和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繁復而奇特的空間分割。觀眾從不同的門進入,步行穿過幾個不同形態的主題空間,與表演者近距離互動,體驗一場“走著看的演出”。

《又見平遙》由王潮歌擔任總導演,是印象團隊致力創新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獨創性項目。王潮歌團隊對《又見平遙》實現了新創意、新突破、新跨越,由室外實景演出走向室內情境體驗,這種創新的“行走式”觀演模式,不僅顛覆了傳統的室內演出模式,更讓觀眾在90分鐘的時間里,仿佛穿越回一百年前的平遙古城,親身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又見平遙》以清朝末年為背景,講述了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與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一同踏上艱辛旅程,從沙俄保回王掌柜唯一血脈的感人故事。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平遙城的仁德和山西人的仗義,更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戲劇、舞蹈、影像、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讓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強烈的情感沖擊和審美體驗。

路漫漫其修遠兮,山西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文旅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中。隨著越來越多像《又見平遙》這樣的文旅融合項目不斷涌現,山西正展現其貫通山河的交通建設成就和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著新的力量。(記者 黃亞芳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