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投訴案例B:
七旬老婦電話購藥退貨無門
花了1200元買來一堆能治風濕病的藥,電話里承諾無效“退貨退款”,想退貨時卻推三阻四,到最后連電話也打不通了,當時的承諾變成了一句空話。近日,家住市區72歲的李大媽就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對此,忻府區工商部門提醒,電話異地訂購藥品、保健品維權處理難,市民需謹慎。
3月15日上午,李大媽來到了“3·15”活動現場投訴,說起上當受騙的經過,李大媽滿臉愁苦。去年12月份的一天下午,電視上的一條賣藥廣告引起了李大媽的注意,廣告里說的藥很神奇,效果很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撥通了售藥電話,電話那頭特別熱情,說保證“藥到病除”并承諾吃藥一星期無效“退貨退款”。起初李大媽也有所懷疑,沒有購買,可后來的日子,她家電話每天不斷,對方一口一個大媽、阿姨叫著,并宣傳著藥的神奇療效。每次一聊就是幾十分鐘,最終李大媽心動了,就拿出自己省吃儉用的1200元錢買了一堆藥(里面有內服的,還有外貼的、泡腳的)。李大媽按照對方的安排用藥(內服加外貼加泡腳)一星期后,她的風濕病癥狀沒有絲毫改善。這時,李大媽著急了,趕緊撥通了售藥方的電話咨詢,對方讓她再買兩次藥(價值2400元),才能治好病,當聽到李大媽要求退貨退款時,對方電話立即中斷,再拔打就是通話中,從此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意識到上當受騙后,李大媽于3月15日帶上購買的藥來到“3·15”活動現場尋求幫助。對于此事,忻府區消協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李大媽是通過電話郵購,留存的電話始終無法接通,且賣家未開具相關發票,缺乏必要的證據,導致他們無法受理該投訴。“這是對方精心設計好的陷阱,擺好了‘迷魂陣’,以關心老人的方式誘導老人購買。之所以采用郵寄方式,也是對方在提防消費者維權追償。”最后李大媽退貨無門,維權無果。
記者提醒廣大市民,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藥品。可在當地正規醫院、藥店購買,或者在具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互聯網藥品信息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網站購買,并保存好發票、收據。購買藥品后,可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包裝盒上的準字號,并逐一核對信息,如發現生產企業、生產地址有所不同,可進一步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核查是否進行了變更登記。不要輕信通過電話宣傳、免費講座、組織旅游、免費贈送、上門推銷等手段銷售的藥品、保健品。在購買藥品時,也需要注意分辨藥品與保健品,非藥品不具備治療效果,警惕虛假廣告夸大療效。(張志遠)
(責任編輯: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