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貧窮,不是忻州農民不勤勞,而是農業文明沒有跟上商業文明發展的腳步;貧困,也不是忻州貧困縣、貧困村不努力,而是發展的模式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
30多年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土地上種的東西歸誰的問題。現在,農村電商要解決這片土地上收獲的成果賣給誰的問題。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沒有徹底解決好農民的產銷問題。大數據是一種新的細化下的市場和市場下的細化,運用數據分析,農民可以預見性地組織生產,農業可以有計劃地配置資源。加上智慧物流業、互聯網金融的支持,才能夠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產業化。
上一代中國農民,很多人離鄉到城里做了“農民工”。現在,農民不需要離開鄉土就可以從事“農民商”。這一字之差,關鍵就在于新一代農民可以用新思維、用大數據、用互聯網決定明年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用創意、創新和創造來改變命運。靜樂縣運用“互聯網+”思維,主動作為,對標前行,為全市發展農村電商趟出一條新路。
2015年12月24日,家住靜樂縣西崖底村的大學畢業生任珍,一大早就來到村口的“農村淘寶”服務站收拾貨架,整理商品。作為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合伙人,今年26歲的任珍在外地求學、打拼幾年后,將在家門口的這個編號為JL028的店鋪,開啟她新的職業人生。
就在前一天,靜樂縣舉行農村電商暨農村淘寶項目啟動儀式,靜樂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及包括JL028在內的靜樂縣第一批30個“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陸續啟動運營。
2015年7月,靜樂縣被山西省商務廳確定為全省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8個示范縣之一。9月9日,靜樂縣人民政府作為甲方,與乙方阿里巴巴(中國)軟件有限公司簽署農村電子商務合作協議,成為阿里巴巴在山西第二個、忻州第一個合作伙伴。靜樂縣成功“聯姻”阿里巴巴,將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有效解決農民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
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態,“互聯網+”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靜樂縣明確“互聯網+”首先就是“互聯網+扶貧”的思路,捷足先登,與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運營商牽手合作,打通了一條貧困地區對標前行、脫貧達小康的高速通道。
農民的“互聯網紅利”
17年前,杭州某中學英語教師馬云在他簡陋的公寓與17位合伙人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這位思維比相貌還要奇特的經營天才,仿佛念動了比“芝麻開門”還要神奇的咒語,令人眼花繚亂地推出了淘寶網、天貓、聚劃算、阿里云……創造了天文數字般的財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2014年,阿里巴巴決定實施“千縣萬村”計劃,其核心部分就是“農村淘寶”。阿里公司將在3——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
我國網購市場規模突破一萬億之后,城市網購市場增速日漸放緩,農村市場成為電商下一輪增長的新引擎。阿里巴巴投巨資下注農村市場,緣于其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農村消費市場的信心和預期。
多年來,農副產品“賣難”和“價低”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民。傳統農產品銷售供應鏈過于復雜,農民沒有定價權,收入始終難以提高。農村市場商業基礎薄弱,農民消費需求無法滿足。農村生產資料產供銷體系封閉,商業流通效率低下,市場信息滯后,所有這些成本,最終都由農民承擔。
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在縣、村建立運營體系后,農民可以享受到如下“互聯網紅利”:一是解決“賣難”問題。農民通過“農村淘寶”服務站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合伙人,打開了無限廣大的網絡市場,從而拓寬銷路,增加收入。二是農民平時買東西只能到村里的代銷店購買,選擇余地小,商品質量有時難以保證,而網購不僅選擇空間大,還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需要的商品。農民減少了支出,也就是增加了收入。三是通過互聯網,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將直接面對網絡市場,必將促進農村、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而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浙江遂昌跟靜樂一樣也是個山區縣、農業縣,全縣只有20多萬人,但現在已有1400多家淘寶店,“皇冠”以上的就有60多家,2014年總銷售額2億多元。這些網店的“掌柜”,有的是以前路邊擺攤的大媽,有的干脆就是耕地鋤草的農民。他們拿起鼠標,開起網店,上網吆喝三井毛峰茶、菊米這些遂昌的土特產品——也正是遂昌這樣“淘寶縣”的出現,直接推動了阿里巴巴戰略重點的轉移。